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的前景 (劉瑞林)
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特點
技術成熟
p 產品尺寸
0.2”-108”(108”由 Sharp 2007年在美國CES展出)
p 產品性能
視角:180°(IPS)
解析度:367PPI(由TMD在SID2011展出)
響應時間:<3ms(Sony)
p 總體上看,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幾乎已經覆蓋了所有尺寸需求,產品性能也已基本滿足人類的需求,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而目前IPS、3D和LED背光等技術都是在TFT-LCD 技術上進行的改善,并非革命性創新。
利潤降低
p 總體上看,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的凈利率處于下降趨勢。
市場競爭激烈
p 下半年國內京東方和華星光電2條8.5代線投產,預計仍將建設一條7.5代線和兩條8.5代線;三星、LG、友達和奇美亦在擇機擴大其本土8代線產能,整體產能過剩壓力仍然很大。預計未來幾年行業供大于求,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易跌難漲。
市場需求趨于飽和
p 2010年平板顯示行業收入規模達到1,152.54億美元,增長25%。Display Search預計2011年行業收入增速僅為4%。今后幾年市場容量約為1,400億美元,成長空間不大。
潛在需求不確定性變小
p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終端需求能迅速成長,其很大的原因來自于對其它顯示技術的替代,對新應用領域的開拓。例如,液晶顯示器從最初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向下應用到手機,向上到大規模應用于液晶監視器,再到大規模應用于電視機,行業需求呈階段性爆發增長態勢。
p 目前平板顯示產業終端應用領域已幾乎包括所有尺寸,已覆蓋所有性能要求的消費品類及工業、醫療、車載、航空等專業顯示領域。
p 最近幾年,互聯網電視、LED 背光電視、3D 電視、3G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出,均以替代原有產品為代價,對產業總體需求量影響不大,總體上看,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需求大幅增長可能性降低、爆發性成長較難,潛在需求不確定性變小。
p 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
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地位
技術基礎
p 從高分辨率、寬視角、低功耗和窄邊框等新技術上看,其代表性產品均不是由中國內地公司提供,可見,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在技術上仍有處于追趕階段。
專利保護
p 目前,平板顯示產業內的國際企業間在專利方面已形成復雜的交叉授權關系,而這中間并沒有中國內地企業。
p 另外,從近幾年,三星與夏普、奇美與索尼、夏普與友達、友達與三星等等之間的專利訴訟上看,平板顯示產業的專利受到了嚴密的保護。
p 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在專利上目前受到很大的制約。
人才隊伍
p 中國內地2004年開始發展以TFT-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起步與日本、韓國、臺灣相比較晚,人才隊伍,特別是高技術人才缺乏。雖然近幾年中國內地引進許多行業內的高技術人才和資深管理人才,但總體上看,人才隊伍的不完善仍然在一段時間內影響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管理能力
p 從總資產周轉率和庫存周轉率上看,中國內地企業與中國臺灣等大企業相比較低??梢?,在管理能力方面,中國內地平板顯示企業仍需進一步加強。
產業鏈配套
p LCD 產業鏈較長,涉及的領域縱多,整個產業鏈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產業配套非常重要,配套率的高低已經成為影響中下游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
p 左圖Display Search ,Natrust分析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 年日本的產業配套率已達176%、韓國為82%,臺灣地區為85%,而內地的產業配套率僅11%;右圖關鍵材料技術掌握情況表可以看出:中國內地平板顯示行業在關鍵材料技術方面仍處于追趕階段。產業配套嚴重不足,大多數零部件需要進口是導致中國內地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生產成本高企,盈利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資金成本
p 從銀行1年期貸款利率看,中國內地的貸款利率最高、其次分別為韓國、臺灣,最低的為日本,在資金成本方面,這對于中國內地平板顯示行業的發展尤為不利。
稅費、物流成本
p 從稅收政策對比情況看,中國內地稅收政策與韓日臺相比并無優勢。
p 從水電費用方面看,中國內地工業用電費用約為0.54元/千瓦時,用水費用約為3.0元/立方米,費用較高。
p 由于油價屢次上調,物流體系善不發達,超速、超重罰款嚴格,造成中國內地運輸費用普遍較高,基本費率達到每公0.09元/噸。
p 綜上,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在稅費、物流成本方面與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相比,并無競爭優勢。
勞動力成本
p 進入20世紀,國際TFT-LCD廠商紛紛在中國內地投資設廠,陸續將產品后端生產轉移至中國,使得之前中國內地平板顯示企業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技術基礎、專利保護、人才隊伍、管理能力、產業鏈配套能力,以及資金成本、稅賦、物流成本及勞動力成本等各方面看,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都處于劣勢,在全球競爭格局中處于不利位置。
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業的競爭優勢與前景
競爭優勢
一、資金充裕,可選擇的投資方向不多。
p 外匯儲備巨大:想買的東西人家不許你買;買了的東西虧得多,賺的少。
p 內資流動性過剩:暴利的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我們不知道,反正受到了政府的嚴格控制。
p 產業投資:IC? FPD? 誰也比誰好不到哪去。 太陽能?
二、經濟轉型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p 政府財政收入增長迅猛,財力雄厚:財政部公布的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決算情況顯示,2009年、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11.7%和21.3%,2011年預算比2010年增長8%。
p 平板顯示產業是信息工業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引領支撐作用,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推動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大。
p 中國政府可以為了長期的發展,降低對短期回報的期望,忍受度強于華爾街或其他資本市場。
三、人力資源優勢
雖然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不復存在,但是人力資源優勢巨大。只是這一優勢并不能自然而然的顯現。
p 教育部公布2010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為630萬人,僅一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便占全國總人口數的0.46%。
p 中國的技術、管理人員工資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仍有較大的差距。
p 中國的技術、管理人員需要很好的配例以及治理環境才能得到發揮。
四、巨大的市場以及世界工廠的優勢
p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在WOT時代,中國市場并不只是中國本土企業的市場,但是中國企業應該更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中國制造商就近中國消費者,應該有對該市場更快響應的優勢。
p 中國是世界工廠:雖然原材料、基礎零部件本土化配套不足,但在整機后端配套方面,產業鏈高度完整、發達。中國的面板制造企業有易于融合進去的優勢。
對策與前景
p 充分利用政府資源,優化籌融資模式。
p 充分利用好優惠政策,積極游說政府,制定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
p 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在充分考慮風險防范的前提下積極發展;
積極投入未來的新技術,利用好中國的技術人員優勢;
關注市場差異化、個性化需求;
利用好中國營銷、支持人員的服務優勢;
積極變革,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潛能。
只是建工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很可能變成問題!
p 最終中國內地企業一定有人會贏。